马斯洛有五个需求层次理论。下面是底座和基础,逐级而上,下行上达。本是天理。

同理,太极拳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归纳出几个阶段:形、劲、气、意、神。

舞蹈也是,我归纳为:技术层面(基本功)、艺术表现力、文化内涵。

其他的诸如禅、密等各种修炼以及琴棋书画无不如此。

 

 shuishang

 

先说太极拳。先打开玻璃天花板,让大家看看上面到底有什么东西。

话说我初学太极拳的时候,那是才十几岁,跑到一老先生那里,毕恭毕敬地站好姿势,先从外形开始,跟做操没有什么区别。老师说先要把形练正了,一点一画就像写正楷毛笔,不能有丝毫偏差。

有很多要领和窍要,背着一大堆坛坛罐罐在学习。这里不顺,那里不畅,浑身不得劲。这个不说了。

练了几年后,发现浑身松沉,越来越沉,就好像皮肉都沉在骨架上,说得夸张一点:仿佛湿的被单压在晾衣竹竿上。我当时很奇怪,问老师,他摸了一下我的劲,说我长功夫了,脚下有根了。

我当时非常得意,问老师道:我现在属于什么水平?

老师说:已经初步入门了。不错啊。

我心里登时凉了半截:这哪是不错啊?简直比骂我还伤人啊。

大概过了一年之后,我突然发生了变化,浑身松沉的一点也没有,出现了轻灵感觉。越来越舒服,越来越享受。

老师说:由沉着到轻灵是一道坎。我信了。

后来练着练着,越来越轻灵,不由自主地出现了“飘”的感觉。飞羽凭风,金鳞浮弋,万千气象,随山移水转。不仅仅是飘,还有陶醉,出现了冥冥“忘我”的感觉。

我突然想起庄子的《逍遥游》、《知北游》与《坐忘》,以及列子那“御风而行”的哲思。说老实话,以前谁会去认真听讲,大家都没有体会嘛。

原来,太极拳初学时要有“根”,打拳站桩先要把根练出来,所谓有根有脚,基础扎实;练到后来是没有“根”。也就是要把“有脚”练到“无脚”。无脚是什么东西啊?哈哈~那不就是鬼吗。

所以,太极拳就是飘忽游走,形如鬼魅、冥冥无相的修炼。

附:我且在这里提一下靳云亭老师。话说我老师30年代在上海国术馆学武,有两位老师非常了得。太极拳老师叫吴鉴泉,也就是吴家太极拳创始人,还有一个教务主任叫靳云亭,学有尚、孙两家之长。靳云亭先跟尚云祥学了10年,然后又跟孙禄堂学(尚、孙不分家),是孙禄堂第一个徒弟。

靳云亭的师傅孙禄堂融太极、形意、八卦三家于一炉,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谈太极拳的,他把太极拳功夫分为“水下、水中、水上”三层。其实不就是从有脚到无脚的过程?

可见,我们所体验的一些毫末,一些大师、先贤早就悟到了。更不用说庄子了。

在有脚的阶段,人是跟地面接通的;在无脚的时候,人是跟上面的天接通的,就好像提线木偶,再比方一下,你拉动家里的窗帘是什么感觉?窗帘是跟上面关联的,对吗?呵呵。

所以你打着打着就越打越轻灵,渐渐地就“飘”起来了。

太极拳是修养,需要静得下来慢慢“养”。无奈当今社会诱惑实在太多,游戏、酒吧、歌舞声色,我们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且,物欲横流、罪恶丛生,抄近路、得方便之门的想法居多。

 

说几个小故事吧

(一)

有一个老和尚讲经传道。有人问他 “什么是道”,他每次都伸出右手食指给人看,说这就是道。问道者跪下拜谢,悟了道。他身边一个小和尚不解,这是什么?一根食指就悟道了么? 有一天,老和尚出了远门。有人来向老和尚问道,小和尚说师父出门了,可向他问道。于是那人就问小和尚“什么是道”,小和尚就学他师父的样子,伸出右手食指对那人说“这就是道”。那人也就明白了什么是道,赶忙拜谢了小和尚。可是小和尚仍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老和尚回来,小和尚就把这件事从头至尾告诉了师父。师父听了之后拿起一把锋利的刀,朝小和尚的手指砍去。小和尚的手指被砍断,大呼一声:“唉哟!”而在这一刻,小和尚也因此真悟道了!

(二)

毕加索画牛,共才五根线条,非常简练。一位妈妈看了之后说:我家宝宝也能画得出来。 要知道,毕加索画了五张牛,第一张画得就跟照片差不多,然后一步一步地简化,最后才概括到五根线条。也没有这个过程能一样吗?

那位妈妈很可爱,我们不是较真,只是顺手借来说个道理。

(三)

有一聊友说:唐僧费尽磨难取回真经,傻不傻?俺有老孙的本事一个筋斗云就直接取回。不用劳其体肤,不用苦其心智。玩几把大师语录、心灵鸡汤、快餐文化……就全Ok了。

我说哥们,如果你不好好修炼没有实证,坐在那里夸夸其谈有什么意义呢?别人的东西要慢慢消化到你身上才行。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

你必须 登陆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