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如今他已经是知名的古陶收藏家,重点领域为“马家窑彩陶”。他在收藏实践中喜欢交流,更注重研究,10多年前开始涉足古玉,对古玉的收藏和鉴定也是颇有见地。本文分2次发布,以飨读者。
作者陈汇川(右)与陈明杰教授在鉴定现场
作为高古玉器的收藏爱好者,在收藏过程中难免会上当,但这并不可怕,只要认真的做真假对比研究,自我总结,增长了自己的知识也不失为向成功的台阶前进了一步,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成功者呢?现就我的收藏感悟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找对一个好的老师至关重要,十几年前我曾经也是盲目地买东西,当初收藏时,我对古玉的知识一无所知,只要自己喜欢的就毫不犹豫地买下,陆陆续续的也买了不少,近来闲来无事,就将长期存放在旮旯角落里的东西拿出来研究把玩,对照书籍上面的知识介绍,也初步掌握了一些古玉的时代特征,但还是摸不着头脑,不能确定哪些东西是真的,哪些东西是假的。真到去年的上海世博会开幕期间,遇到了来自台湾的玉器鉴定专家陈明杰教授,他是台湾政府代表团来到上海云州古玩城举办玉器举办玉器鉴赏活动的,短短的四天时间使我收益匪浅,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陈教授接近花甲之年,知识渊博,非常的平易近人,不厌其烦的耐心讲解,使我豁然开朗,明白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高深知识和科学鉴定方法,了解到了年代越久远的玉器越容易鉴定的特点,因古玉其本身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时代特征也就会越多,附着在玉器表面的风化特征也就越加明显,无论玉器的沁色、饭糁、豆花等等涵盖了许多久远历史信息如何变化,只要我们多上手,多向那些有着丰富藏品的收藏家们请教学习,就一定能掌握判断真假的方法。切实领悟到古代文化给我们带来的享受和文化真谛。
其次,拥有一件标准器是收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对你的下一次收藏行为保驾护航,上手一件真品要比去博物馆隔窗观望要强得多,标准器必须是能长期密切接触把玩和研究的,众所周知博物馆陈列的展品是存放在 玻璃橱柜中的隔着玻璃远距离观察难免会看走眼,其器物的 次生风化状况、腐蚀程度、刀工线条、沁色、包浆、玉质、工艺等等都是无法详细了解的,再说由于灯光的作用会使藏品在脑海中的认知度产生一定的偏差,所以,将博物馆的藏品作为鉴定时的 标准器也就不太现实了。
我们知道,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标准器是各不相同的,也就是说鉴定不同文化期的玉器,不能套用一个标准去鉴定,因为,它们所处的土壤、地理、气候等环境因素是不一样的,以及当时古人们所使用的生产工具和加工工艺因南北地域的不同也是不一样的,导致出土的器物虽然形制相同当时玉质、沁色和加工工艺等等差异会很大,某些国内的专家千篇一律将某一文化期的玉器鉴定知识用于其它文化期玉器鉴定,难免不会闹出笑话来,这就要求我们对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文化知识都有所了解,所以,拥有不同种类和不同时期的标准器也就必不可少了。大凡我们搞收藏的都遇到过这样一些专家,当你拿一件藏品去鉴定时,它们匆匆地瞄一眼就快速地否定了,如果你向他进一步求教为什么是假的?哪些地方不对?他们就轻描淡写地说形不对、或工不对、或料不对、或沁不对、或神韵不对等等,看似很有道理,其实是不科学的,实际上他们除此之外专家也说不上来,也许你的藏品与他们脑海中所形成的标准器对不上,所以一概否定之,这就要求我们自己必须学会一种鉴定方法,不要轻易的 被某些伪专家所左右,国内还有一些所谓的鉴定专家以博物馆的器物为标准,专家没有藏品,在博物馆或中外出版刊物上没有见过的东西就是假的,也有一些专家认为与博物馆的藏品长得太相像的东西就是假的,这些人以为自己不需要收藏,只要多看博物馆的藏品就可以学会鉴定了,这种以貌定真假、以点盖面的鉴定专家,怎么会不犯错呢?可见这是很不科学的。
那么如何对自己的藏品负责呢?人对古代器物的认识和认知是有限的,不可能样样精通、面面俱到,这就需要经过漫长的实践研究和探索,只有在真假对比中才能找出正确的答案,美国有一个“法医侦探”的电视节目,非常精彩,他们从不主观设定罪犯,而是从法医学的角度抽丝剥茧,重视犯罪现场的一切证物痕迹最后推理出杀人凶手,并且在零口供的条件下,还原出犯罪过程,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博得陪审团的一致认可,最终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实际上我认为从事鉴定活动也应该以严谨的科学方法,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认真细致地对待我们上手的每一件藏品。
上一篇:个股推荐:金亚科技(300028) 下一篇:我是怎样收藏高古玉器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