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分析方法

 

前面提到:因明不仅仅是论辩的工具,而且因明还是思考的方法;具备结构性的分析方法特征。学习因明,可以改善我们的思维。

 

yoga

 

学习因明,可以让我们具备结构性的分析方法,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举重若轻,得心应手。

 
那么,什么是结构性的分析方法?

 
前面聊过结构性思维,大家对此已经不陌生了。那么什么是结构性分析方法?

 
我先举个例子来说明它:比如说有一个从事设备管理的人,接到需要改善某台设备功能的任务,他该怎么办?那么他需要去观察所需要改善的设备:此时他可以先用结构-功能分析法,作个简单的分析—-设备的功能是什么?为实现这个功能设备的结构是什么?现在需要改善的这项功能,与原来的功能是否冲突?如果不冲突,在现有结构上是否可以实现?如果冲突,是否可以隔离【在空间上分隔,或者在时间上分隔,在起作用的范围内分隔(包括在温度区间上进行分隔)】,如果这些都没有问题,那么他就可以继续研究下去。

 
又比如说一个组织内从事工业产品销售工作的人,如何开拓新的市场?此时他需要完全了解他过去的经验:产品的功能与用途,产品对客户的价值。对他来说,开拓新的市场,其实就是寻找新用户。那么对他来说,就是把他所了解的销售片区内的厂矿企业:对方的产品与我所销售的产品的适应性,寻找开拓新用户的机会。

 
这二个例子,都具备比较典型的结构性分析方法特征。从这二个例子中,抽象出的结构性分析方法特征为:思维的结构性与分析性—首先具备结构性的思维,其次具备分析性思维,在结构性的前提下开展分析。

 
在结构性的前提下开展分析,就是结构性分析方法的根本特征。我们都了解分析思维。一般地分析思维,就是研究事物的现象,寻找现象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性。但由于所研究的对象的现象是复杂的,现象间的关系也是多样的,使人在关注所研究的现象过程中,容易忘记研究的目标,出现“脚踩西瓜皮,踩到哪算到哪”的现象;这种现象最后导致我们从研究现象开始,到没有目标茫然结束。这很像一个现象:亚马逊河谷的蝴蝶扇动它美丽的翅膀,最后形成了太平洋的热带风暴。生活工作中,我们研究“亚马逊河谷的蝴蝶美丽的翅膀”,最后我们研究的“脚踩西瓜皮,踩到哪算到哪”,如果到了“太平洋的热带风暴”那里,那么我们一定认为:亚马逊河谷的蝴蝶扇动它美丽的翅膀,最后形成了太平洋的热带风暴。

 
改善这个现象,需要学习因明—-在结构性的前提下开展分析。我们需要在总体框架的条件下开展研究,如果发现框架的问题,则修正框架;如果框架没有问题,那么在框架的指导下研究事物的现象,寻找现象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性。我们实时关注我们的目标、我们研究的对象,这样就像“聚焦”一样,聚集了我们的精力,相对地就容易出现成果。

 
学习因明,可以提升我们的结构性思维能力,尤其可以提高我们的结构性的分析方法。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可以提升我们明确什么是我们的所观察的现象的能力: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其次可以提升寻找现象间的联系的能力:目标与当前事物的关系是什么?如果无关的话,就需要放弃,重新寻找;其三,可以提升我们发现事物的规律性的能力:寻找出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最终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可以帮助我们从复杂的现象中抽象出简单扼要的规律性,让我们抓住关键影响事物的要素,帮助我们以简驽繁,举重若轻,得心应手。

 
学习因明可以开启识别人、识别事物、识别局面与态势的慧眼。学习有这样大的利益,那么我们真的需要认真地学习、领会。

 
怎么才能获得这些呢?

 
学习了因明,需要经常练习分析别人的或自己的“立宗”。分析立宗,就是分析观点、包括分析流行的观点、分析发到我们的手机里的微博与微信的观点。分析这些观点在语法上是否通顺?这些与我们的生活观念、生活经历与阅历是否冲突?不仅如此,我们还分析因:分析这个因是否可以成立?分析这个因是否可以足够支撑这个观点?长期进行这样的练习,就会形成因明的结构性分析方法:在结构性的前提下开展分析:破立的对象是立宗,破立的理由就是因,研究因与立宗的关系等等;而不会离题万里,作无用功。

 
比如说有段微信说一个年轻的女司机晚上回家,遇到歹人后,机智摆脱对方的故事。我就觉得这个故事不真实,是杜撰的。尽管如此,我还是转发了,因为这个段子里有点智慧,也许有人看后自保用上了,就等于帮助别人自救了。举手之劳,可能有很好的效果,为什么不作呢?

 
学习了因明,自然学习了如何辩论(讨论问题)。辩论的要点之一,就是明确“辩论的是什么”?就像两个人争论,如果为了争论而争论,那么争论的双方会跑题的。跑题,就是远离了“辩论的是什么”的问题。不跑题,就是始终紧扣主题。学习因明可以提升我们始终紧扣主题的能力,发现跑题,能及时纠正。

 
学习了因明,自然学习了对“宗-因”的研究。对“宗-因”关系的研究,就是研究事物现象间的关系,因此学习因明自然可以提升我们寻找事物现象间的联系的能力:目标与当前事物的关系是什么?如果无关的话,就需要放弃,重新寻找。打个比方说,如果一个人想发点小财,那么他就需要研究什么是发财的因,最终他就会发现:该找点事做。为什么找要发点小财需要找点事做?因为“找点事做”就是“开源”(开源节流,是“发点小财”的因)。相反的,如果他天天懒洋洋地混在家里,可以想象,他只会坐吃山空,更不要奢望发点小财了。

 
如果一个人,想成为有“见识的人”,那么Ta就需要研究:什么是“有见识”的现象—-有见识,不能人云亦云,不能不知道瞎说………那么“有见识”因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任何现象、问题;对人云亦云的观点,在进行研究后表达态度;在不清楚不明白的时候,不表态……

 
学习了因明,迟早会学习到因明的结构性分析方法,并最终掌握结构性分析方法:在结构性的前提下开展分析,研究目标对象,研究目标对象的现象,研究目标对象现象产生的原因等待;而不会跑题,使研究工作离题万里,作无用功。

 
学习因明,可以让我们具备结构性的分析方法,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抓紧目标,紧扣主题,它还可以帮助我们从复杂的现象中抽象出简单扼要的规律性,让我们抓住关键影响事物的要素,帮助我们以简驽繁,举重若轻,得心应手。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

你必须 登陆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