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思维

 

结构性思维,是我们需要的好东东呐。

 

wenda

 

什么是结构性思维?打个比方说,假设我是从事整机装配的工作人员(俗称装配工),如果我不了解我所装配的事物(机器设备、电器产品等),不了解装配的工艺过程,不知道装配顺序,不知道所使用的夹具工装、不了解使用的工具,那么我这个装配工,就不能胜任工作;如果我是负责某个片区街道清洁的工作人员(俗称装配工),如果我不了解我要清洁的街区的街道地形地貌、人流车流特征、不熟悉我需要使用的扫地车等等,那么我就无法胜任我清扫街区的工作;假设我是个农民,我不了解我所耕作的土地特性,不了解作物的种子特征,不了解播种的季节性的要求,不了解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的规律性,那么我怎么可能是个好农民?

 

可以这样地看,所谓结构性思维,其实就是思考所面对的事物的一种方法,包括了解事物的现象、了解事物变化的过程、了解其发展转化的过程等;如果所面对的事物,是我们的日常工作,则除刚才说的之外,还包括了解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规律、掌握所需要的工具与方法。结构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根据事物的发展过程开展思维。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拥有部分结构性思维。比如说我们肚子饿了,知道要去吃饭;渴了,知道要找水喝;困了,知道要去睡觉休息。尽管如此,但我们不一定知道吃饭的复杂性:吃饭,就要“买汰烧”,要先准备菜和饭的原料,要清洗,要切菜配菜,最后烧的时候还要根据吃饭人的年纪和身体状况调整口味与火候。同样的,我们的哪点如月夜的星星一样的结构性思维,在我们的生活中起不到作用。因为它太少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如果要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那么就需要结构性思维的工具,就需要对我们的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观察、重新审视。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提升我们的结构性思维能力。

 

不论我们在什么样的组织中工作,不论是在机关、在研究所、在学校、在医院、在工业商业企业,在农村的农场里;也不论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是脑力劳动、是体力劳动,还是脑体结合的劳动职业,我们都需要结构性的思维。比如说,对于一个工业企业里的装配个人来说,他需要了解所装配的产品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装配工艺,需要什么样的装配工装与工具,同时还需要提升他装配过程中的感觉,只有这样,他的装配工作才会完善;对于工业企业的一个现场质量检验员来说,就需要了解产品的材料、加工过程、缺陷类型及缺陷产生的原因,质量分析的工具等;对于一个在矿井下挖矿的爆破工来说,就需要掌握对矿石的爆破技术(包括开凿炮眼,装填炸药、点火爆破)、个人防护、坑道加固等一系列工作;对一个在农场工作的农民来说,就需要了解土地、种子、化肥、农药、农具、天气等一系列的事物特征;对于一个研究所的工程师来说,就需要了解所研究事物的技术特征、使用的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渐入佳境。

 

作为辩论工具的因明,又怎么与结构性思维搞到一起去了?

 

前面聊过:因明作为思考方法,尤其是结构性的思维方法,它主要表现在思考的过程特征上:首先确定对方的观点与立场,其次明确对方支持观点的理由,之后研究对方的理由是否能论证他的观点;与此同时,研判对方的观点是否正确,对于错误的观点立场,针对性地驳斥对方的观点与理由;如果对方的观点看上去是正确的,那么就需要深入挖掘对方的真正意图,以及支撑他观点的理由。

 

学习因明,对于提升我们的结构性思维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前面聊过的文科女与理工男,如果掌握了因明,那么就会自觉地使用因明的结构性思维方法:他们在交流过程,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理工男就不会展不开,文科女就不会收不拢。
这话怎么说呢?

 

不论是文科女还是理工男,如果了解了因明,了解了因明在思考的过程特征上:研究对方的观点与立场,确定支撑对方观点的理由是真因还是似因,最后作针对性的交流。那么理工男,在沟通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他可以与对方沟通对方的观点与立场,对方的目标与真实意图,对方思维过程以及思维的结构性、合理性等;经过这样的沟通,那么对于理解双方就非常有效,对于推动合作与协助,也非常有利。同样的,文科女在沟通过程中,将以要讨论的事物(话题)为中心,讨论双方的观点与立场,就不会在细节上喋喋不休,海阔天空地高谈阔论,最后不知所云了。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

你必须 登陆 才能发表评论.